洞庭銀魚
洞庭銀魚在國內外享有盛譽,1918年在巴拿馬國際名產會上被列為世界名產之一。據清《巴陵縣志》記載:“銀魚產洞庭湖岳陽君山水域,中外名產矣”。其體態呈圓條狀,長約1至3寸,眼露黑點,沒有鱗片,銀白透明,堪稱淡水魚中的上品。銀魚的來歷,有一個美妙而神奇的傳說。相傳王母娘娘因孫悟空偷了她的蟠桃,氣得兩眼冒金花。成天無精打采,披頭散發,不幸將頭上兩根銀簪掉落在洞庭湖里,化成一對銀魚,潔如水晶白如銀,體形細小而透明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銀魚的始祖。銀魚不但肉質細嫩,而且含蛋白質豐富,并具有滋陰補腎之功能。食時,一般將鮮銀魚取熟豬油煎炒或以素肉、雞蛋烹湯,或用銀魚煮粉絲,是味道鮮美的佳肴。
銀魚曬干后,摻湯和煎炒也各有特色。唐代白居易有感于此,作詩以贊:“庭前供白子,天然三寸長”,他所說的“白子”就是銀魚。從而可見小小的銀魚從唐代起就成為了席上珍品。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曾多次品嘗銀魚。銀魚一般喜歡在水淺草多的湖水里生活,岳陽為主產區之一。在君山、城陵磯一帶湖中,湖洲平坦,水草豐美,很適宜銀魚的生長。銀魚的繁殖過程很奇特。它產卵在數九寒冬的湖面冰雪之上、卵子隨冰雪溶化呈現出涼粉狀,晶瑩透明,浮于水面、到次年開春氣溫回升,它才開始孵化,直到五月份才尾成魚。由于生長緩慢,所以產量不高,價格也很昂貴。